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某乎上有个问题很有意思:“我们生儿育女到底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传宗接代、老有所依?还是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又或者希望孩子成为你所希望的那种人?
对此问题,每位父母的回答都不同…
其中,有两种回答热度很高
第一种:“因为一个爱字,有了孩子,我们又重新再活了一次”
第二种:“为了欣赏与付出,有机会陪孩子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同行一段”
确实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许就像是弓与箭
拉弓射箭的过程,不求回报,更不用追求完美、替父母争脸
爱出者爱返,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也应该是付出无所求
当我们牟足了劲儿将弓弯曲,想让箭发射得又远又快的同时
只需要看着它飞向远方,含泪带着祝福和期望即可,不用追
曾经的曾经,也有人问我“成功的家庭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成功的家庭教育,向来都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深入理解,尊重和理解他们
“我的爸妈是我的仇人”,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就是这样产生的
有一位男孩,高考后跳楼,留下了简短的几句遗言:
“我死后,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就是不能把我带回家”
当时就觉得匪夷所思,到底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才让男孩带着如此大的怨气离开人世?
了解之后,确实没有
原来,男孩只不过是受不了父母的语言暴力
凭着不懈努力,考上市重点高中,重点学校的学霸一抓一大把,学习竞争也特别激烈
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好不容易拼出全年级第56名,可父母却批评说“送你上最好的学校,你怎么才考了56名,太不争气了”
那一次,男孩把自己关到房间里不愿意出门,两天没吃饭
其实,像这样的语言暴力对男孩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有时候还会直接挨顿狠揍
对于男孩来说,生前就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死后更不愿意回到那个所谓的家
正当大家都惋惜美好生命就此逝去时,父母还满是无辜地说“我们也没有做什么呀”
其实呀,家庭教育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向来都是这样产生的
明明没有做什么,却把孩子伤得遍体鳞伤,这就是长期谩骂和讽刺对孩子造成的心理伤害
“我的爸妈是我的仇人”,这是一位女孩对她父母的评价
她说,一次考试没考好,父母能骂她好几年
她还说,高考落榜后,父母骂她“连本科都考不上,你还能有点什么用,真让我们丢人现眼”
这些说出来伤人心的话,真的是为人父母者能对自己孩子说的话吗?
这一次,我了解了很多语言暴力、又采访了一些相同经历的实例,最后发现孩子最害怕被批评的4个时候,所造成的伤害甚至需要用一生去治愈
你知道什么时候孩子最怕批评吗?有4个情节再生气也不要语言暴力:
01
当孩子伤心的时候
9岁乐乐,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会哭鼻子
比如,和伙伴们一起玩游戏、合奏曲子、或者跳舞的时候,一旦没有跟上节奏就会气得跳脚,甚至委屈大哭
妈妈得知后,为了帮助乐乐从这份脆弱的挫败感走出来,她总是习惯性地安慰说“没关系”
可是,乐乐对妈妈的这份安慰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效果,妈妈该如何帮助乐乐走出挫败感呢?
我认为,安慰孩子或许可以适当减轻孩子的挫败感,可实际上,挫败感也是孩子学会接受和面对的一次成长
当孩子的挫败感不是出自于道德上的对错时,就应该让孩子坦然地接受生活的各种不如意,比如做的事情不如其他人,又或者不能让所有人都喜欢他…
当孩子伤心时,他们的内心本来就存在自卑、自责、甚至害怕,为了帮助孩子走出挫败感,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不揭短、不批评
比如,简单安慰孩子之后,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去发现伙伴是如何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
在接受和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请记住,永远不要指望孩子能避免竞争,更不要想着教导孩子清一色地别和他人竞争
其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示范、引导和经验之谈,亦是如此,正确示范处理困难的方法,是对孩子从伤心成长至坚强积极的最好教导
02
很多人在场的时候
3岁果果刚上幼儿园小班时,特别喜欢上幼儿园,老师们也非常不错
可是,果果的幼儿园老师最近却反映说“果果这孩子哪里都好,就是不能说,只是说一句就哇哇大哭,自尊心太强了,以后怕是容易吃亏”
妈妈听到老师的反映后,刚出幼儿园门口就当众批评孩子
果果听到妈妈的批评情绪也特别低落,低着头不愿意说话,到了第二天说什么也不愿意起床去幼儿园了
起初,妈妈还以为是果果在幼儿园受到了欺负,对此还专门找到老师了解情况
老师呢,也注意了很长一段时间,发现果果在幼儿园并没有和同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
这是怎么回事呢?果果为什么突然不愿意去幼儿园上学了?
老师看着情绪低落的果果,蹲下身子温柔地和孩子聊起了天
原来,果果不愿意上幼儿园的原因,是妈妈的当众批评让她觉得很没有面子,特别害怕同学会嘲笑她
后来,老师把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果果妈,在忠言逆耳的劝导下,妈妈一改往日的形象,她不仅跟果果道歉不该当众批评,很多人在场的时候也会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其实呀,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赞美和认可,每个人也都害怕被批评否决,健康的教育需要在健康的语言中产生
请记住,从今天开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事情都不要当众批评孩子,为孩子保留自尊、和尊重,这才是每一位父母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
03
当孩子知错的时候
上小学三年级的悠悠,平时难免会因为拖拉磨蹭、淘气叛逆而受到批评
以前受到批评的时候,悠悠都会生气地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也正因为这一动作,也导致会得到更多的批评
有一次,悠悠扔东西被妈妈揍一顿后,生气地朝着妈妈的手背狠狠地咬上一口
看着悠悠眼里透露着的怒气,妈妈一时间不知道如何是好,而孩子的情绪发泄,也让这位老母亲愤怒里透露着苦恼
孩子的成长就如同播种的一粒种子,哪有不遇到干旱缺水和生存危机呢
很显然,成长路上不受到一点委屈是不可能的,那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排解批评过后的难过呢
听完悠悠对她妈妈的评价后,我似乎明白了一些
悠悠说“我妈真讨厌,每天唠叨个没完,明明都已经知道错了,还在那不停地翻旧账,搞得我一点上进的欲望都没有”
原来,父母的语言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如此重要
如果孩子已经对父母的情感到了泄愤、厌弃的地步,那就说明家长的批评过头了,尤其是孩子已经知错的情况下,过度批评只会让孩子丧失更多信心
很多时候,家长或许觉得自己的批评指导没有问题,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让孩子在反映里检讨、找到答案
从现在开始,尝试改变对孩子讲话的方式
如果温和客气的语言对孩子不管用,可以试试规则语言的力量
比如,孩子当前不愿意收拾凌乱的房间,那么我们就为孩子制定规则“如果不能把房间收拾好,就不可以出去玩,直到把自己份内的事情做好”
反其道而行之,与其揪住错误不放,不如在规则中让孩子慢慢养成好习惯,直到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也请记住,当温和的说教没有效果时,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用激励语言去伤害孩子
04
当孩子高兴的时候
批评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可以认识错误,且成长得更好
其实,如果我们尝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问题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有一次,我出门上班的时候比较着急,没有照顾到女儿的情绪
那天,她拿着100分试卷给我看,而我也只是急匆匆地扫了一眼
大概是没有得到认可的回应,所以女儿的情绪特别低落
后来听奶奶说,孩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很久很久,并且到了晚饭的时间还赌气不吃
当时还觉得女儿太娇气了,不就是没有赞美和回应嘛,有必要搞出那么大的动静吗
可转念一想,当我握着手里签约的大单子,同样渴望赞美时,一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孩子把满分试卷拿给父母分享,不仅仅是为了邀功获得夸赞,而是希望把胜利的果实分享给最爱的人,那一份荣耀、也是一份幸福感
很明显,孩子高兴的时候向父母分享某件事时,他们渴望得到的就是回应
这个时候认真去回应孩子的情感和分享,或者多创造一些沟通话题,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会更容易拉近距离,
比如:“这件事有点难度,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句话给孩子带来的,正是属于精神和心灵上的认可
亲子沟通和相处技巧,其实也重不在方法,而是在于观察了解,当我们足够了解孩子,或者孩子愿意和父母分享时,这便是优势
那么,关于父母的语言教育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