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疫观念必须大改了!传染不再可怕,可怕的是隔离

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这是一幅令人揪心的画面,很多人都看哭了。

在广东,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在沙发上,突然开始抽搐,四肢僵硬。

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在旁边茶几上玩玩具,全神贯注,根本没有注意。

男孩抽搐得越来越厉害,滑到了地上,拖鞋也蹬掉了。

小男孩仍然没有发现,玩得很嗨。

大约几分钟后,小男孩起身要出去,才发现哥哥倒在了地上,这时还在抽搐,只是已经比开始时慢了一些。

小男孩跨过哥哥的腿,来回看了看,又摸了摸他的腿,然后到头部看了看,终于觉得不对劲了。

他跑向厨房,边跑边喊妈妈。

孩子的奶奶从厨房跑出来,想把他扶起来,这时男孩已停止抽搐,他的妈妈也从卧室跑了出来。

原来孩子阳了5天,已经没有发烧了,妈妈也感染了,浑身酸痛无力,在卧室休息,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

要不是小儿子发现了呼救,后果不堪设想。

妈妈说孩子可能抽搐了5分钟,后来请亲朋送去了医院,目前已好了很多。

很多网友说,看了视频自己哭了,谁说小孩风险低的,太多的孩子正在遭受苦难啊。

还有人说,我们现在是全国在渡劫,三年疫情,人们活得太不容易了。

还有人说幸好有个弟弟,生二胎真重要。

也有说弟弟发现得太迟了。

实际从这个视频反映出来的,真的是全国人民都在受难,不管是男女老少,大人小孩,所以才有那么多网友感同身受,哭泣流泪。

我们做事喜欢一窝蜂,旅游一窝蜂,猫冬一窝蜂,放假一窝蜂,买房一窝蜂,什么都一窝蜂。

感染新冠,当然也要一窝蜂,三年不感染,一感染就来一波超大的。

全球3年确诊6亿多人,我们3个月的感染,恐怕就要超过这个数。

这没什么好说的,谁叫奥密克戎那么厉害,虎视眈眈呢?

三年了,一直在进步,传染力越来越强,估计它所有的努力,所有的隐忍和等待,就是冲着咱最后的14亿人来的。

如果真的能这样传染力超强,但致死率很低地让全国人民渡过这场劫难,我想也没有什么更多可以说的了。

只是希望任何人不要用胜利、走向胜利来形容这场灾难,大灾大难永远没有胜利,只有死难。

因为致死率再低,也有很多人过不了这个坎,他们不是数字,而是生命。

是的,小孩风险低,但他们同样会感染病毒,基数这么大,同样有小孩熬不过去。

在广西贺州,一个10岁的女孩12月13日感染新冠,检测是弱阳,吃药退了烧,却在17日惊厥抽搐,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我的女儿了。”这是妈妈撕心裂肺的哭喊。

是的,中青年人风险低,但他们要养家,要工作,感染的风险更大,同样会有中青年人熬不过去。

在四川绵阳,年仅32岁的青年教师王腾博士,因感染新冠担心传染妻子孩子,一个人在校隔离,也是高烧到惊厥,没人发现而离世。

他的妻子在他的朋友圈发了讣告,最后一条朋友圈,从此阴阳永阻,再也不见。

是的,对所有人而言,总体风险很低,我们可以适当乐观。

很多人都在分享自己的感染经历,“阳康”过后,迫不及待地奔赴海南三亚,享受温暖的阳光和生活。

被压抑已久的郁闷需要爆发,这无可厚非,而且非常必要。

只是希望,我们不要忘记那些熬不过去的人,铭记苦难,脚步才能走得更稳健。

只是希望,我们要关注那些高风险的人,他们担惊受怕,战战兢兢,一旦感染,就可能要命。

对他们来说,这个冬天就是生命中的一道坎,很多人会倒在这道门槛前。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误区,就是三年来我们头脑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隔离”观念。

尤其是感染了,就害怕传染别人或被别人传染,要把人单独隔离的观念。

这个观念必须摒弃了!传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隔离。

因为你已没有任何办法再阻止传染。

看看广东这个七八岁的男孩,看看广西那个10岁的女孩,看看四川32岁的王博士,感染过后没有人应该被隔离,只有亲人朋友的悉心照顾,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才有可能顺利熬过奥密克戎的“筛选”。

只有那些有基础病、年龄大,高风险的人,在没有感染前才需要隔离,能晚一点就晚一点,尽量等到有更多的资源让风险降到最低,再来过关。

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再也不要有感染后就要隔离的观念了,你的亲人不会因为你的隔离而减少多少风险,但你却有可能因隔离而面临巨大危险。

家人之间需要同甘共苦,守望相助,不离不弃,才能降低风险,度过这场我们必须经历的灾难。

从这个时候开始,不要隔离,要互相关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 分享
徐德文科学频道的头像-锦鸿博客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