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豌豆
编辑|法拉
|前言
相信不少人小时候都听过父母的那句“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家长们习惯了先否定孩子,还要打着“都是为了孩子好”的旗号。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们常常奉承着“骄傲使人退步”一类的心态,从来不曾夸奖过自己的孩子。不管孩子们分享什么,作为家长的第一反应都是先贬低自己的孩子。
因为这种“打压式教育”,越来越多的子女不愿意和父母分享真心,拒绝沟通和交流,两代人之间只有难以逾越的鸿沟,即使长大成人也无法改变这个情况。
最近,就有一位女生,明明已经成年了,却依旧在经历这样的“打击”。难道只有这种“挫折教育”、“打压式教育”才能教育出好孩子吗?
|一条紧身连衣裙的故事
前段时间,有一位女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的苦恼,在互联网上吐吐苦水,没想到却意外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这位女生在互联网上晒出了自己的生活照,照片中是一个穿着米白色中国风紧身针织裙的女孩子。衣服的版型很贴身,女孩的姣好身材被很好的勾勒了出来。
看到这是不是以为女孩只是想要秀身材呢?其实这个帖子的重点,是女孩晒出的和母亲的聊天记录。
帖子的第二张照片就是女孩和母亲的聊天记录,女孩网购了一条新裙子,穿上之后觉得很不错,想和妈妈分享自己的这份喜悦。
就在女孩欣喜地把照片发送出去之后,没过多久就收到了母亲的回复。和女孩预想中的不同,收到的不是称赞,而是劈头盖脸的一顿贬低。
母亲的回复中,不断强调着女孩难看,不适合这条裙子。女孩一时之间也愣住了,不知道该回复母亲什么才对。
之后女孩反应过来,自己也没有做错什么事,于是打断了母亲不停发来的贬低话语,回复道“你这真是典型的中国式打击教育”。
即使看到女儿这样回复,这位母亲却完全不考虑女儿的心情,继续贬低女儿,强调着自己的观点,说着“真的不好看”。
站在笔者的角度来看,这条裙子穿在女孩身上很美。不仅把女孩柔美的曲线勾勒了出来,这个颜色还显得特别有气质,围观的网友们大多数也是认为好看的。
这位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贬低自己的女儿,还是因为这种打压式教育早已在中国家庭的教育观念中根深蒂固了。
每当子女想要和父母分享快乐或是有趣的事情,父母的第一反应就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要求子女学会多多反思,否定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一次两次就罢了,但是父母多次扫了孩子的兴,出口的话语只有冷漠和指责,那么孩子自然不会再有和父母分享日常、交流沟通的想法了。
这位女孩把自己被“打压式教育”的事情分享到互联网上,也让评论区的很多网友深有体会,想起了自己的家庭教育,纷纷讲述自己的经历。
由此可见,这种“打压式教育”在我们国家的家庭教育中非常常见,很多父母都认为贬低、责骂孩子是一种爱孩子的表现,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打压式教育”
家长们很容易陷入一种教育的误区:孩子是不能夸的,夸赞只会让孩子不再奋发图强,只有多打击孩子,才能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之前热播的电视剧《二十不惑》中,其中有一幕,就是主角梁爽崩溃控诉父亲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感受,只会否定她的一切行为。
因为工作上的矛盾,梁爽事业陷入低谷,心理上也备受打击。本以为从外地赶来的爸爸是要给自己安慰,谁知道他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梁爽,要求她立刻给领导赔礼道歉。
梁爽对此倍感委屈,明明自己没错还要被亲人指责,不愿意就此妥协。爸爸却再次指责她做事只考虑自己,教训她“骄傲”、“飘了”。
随后就爆发了刚刚所说的那一幕,而两人最终不欢而散。很多网友看到这里,纷纷表示“太窒息了”,“简直和我爸平常一模一样”。
这样的家庭环境并不只是出现在影视剧当中,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父母。面对孩子常常只有挖苦和数落,即使是孩子需要陪伴或安慰的时候,也没有半句好话。
“星二代”郭麒麟就是在很典型的“打压式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郭德纲的家教是出名的严格,他教育方式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郭德纲不止一次在节目中提到自己对儿子的家教严格,要给师兄师弟端茶倒水,好菜得等别人都吃完了才允许吃都是基本的。
各种规矩都还只是郭家的基础,最可怕的还是郭德纲信奉的“要把他的自尊全部打掉”。郭德纲对于郭麒麟,可以说是要磨掉儿子的所有自尊。
郭麒麟从小到大,面对的都是父亲严肃的脸,就算做得再好,当父亲的也绝不会夸一句,相反的,犯了错就要当众点名指责。
自尊被磨灭的结果,就是自卑到卑微。常常被外人调侃为“少班主”、“少爷”的郭麒麟度过了一段极为自卑的青春期。
虽然27岁的郭麒麟早就已经可以平和地回忆起有关父亲的一切,但是对于17岁的郭麒麟而言父亲在语言和精神上的暴力几乎是毁灭式的。
在2019年,那年郭麒麟24岁,在主演的话剧《牛天赐》谢幕时,满堂的喝彩之际,一只手搭在了他的肩头,他一转头,看见的是忽然出现的老父亲。
郭德纲什么也没说,只是笑吟吟地带着认可的神色。而郭麒麟却是已经忍不住张开双臂主动拥抱他,把脑袋靠在老父亲的肩头。
爷俩就在舞台上相拥20几秒,期间老郭小声地说着什么,而再抬头时,郭麒麟早已泪流满面。那个刚刚还是独当一面的大人,在这一刻又变回了孩子。
要知道郭麒麟绝对不是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十几岁时就已经能够开个人的相声专场,在娱乐圈这样的大染缸里也是高情商、讨人喜爱的孩子。
但是他却任由父亲攥着他的手,领着他四面鞠躬,和他一起谢幕。在那一刻,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比来自父亲的肯定和认可更加重要了。
幸运的是郭麒麟一直都在努力治愈自己,学会和父亲“和解”,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把自己的自尊都一片片拼接起来。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幸运,能够在精神高压和言语打击下变得谦卑有礼。
|被“打压”是孩子心里的伤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在研究中写到: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体现在当下。它会贯穿时光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深地扎在子女的心头。
父母对孩子挖苦、讽刺、贬低,常常拿孩子和别人作对比、让孩子受打击的现象,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中青报就曾经做过一项调查。
在调查中显示,在受访的2000多名18-35周岁的年轻人当中,就有超过90%的受访者,坦言过去曾被父母语言打击,还有大部分依旧处于打压中。
对于父母来说,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怎么现在的孩子都这么脆弱,说两句都说不得。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样日复一日的打压带来的只有压力和负担。
心理学上有种“暗示效应”,意思大概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会条件反射地接受别人发出的信号,从而做出相对的反应。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不断用言语贬低孩子,就会形成一种暗示,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做什么都不行。
接收到来自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父母的消极暗示、贬低和打压,这样的孩子就会习惯把让自己处于一个“低自尊”的状态,缺乏自我的价值感。
并且可能会缺乏安全感,更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因为他们都害怕被群体驱逐,所以会尽可能迎合他人,性格也会更加敏感。
因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方式永远都是打击和贬低,没有身体力行地教会过孩子温和又有效的沟通方式,所以孩子也不懂得如何好好说话。
当他们遇到不顺心的事时,也只会大吼大叫,甚至是通过暴力的手段解决。面对父母,常常也是讲两句就没耐心听,说两句就发脾气。
这种所谓的“都是为了你好”的贬低和打击,绝对不是爱,而是一种披着“爱”的外衣的伤害。
|结语
为人父母,当然是恨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给自己的孩子,做得一切出发点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好好成长。
但是想要孩子坚强成长,也不必愚蠢地去挫败、去贬低,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也可以毫不吝啬地、真诚地认可和赞美。
就如作家三毛写给父亲那封信里说的:
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就如郭麒麟,在早已赢得过满堂喝彩的时候,最令他动容的不是名和利,而是来自父亲肯定的目光和一个大大的拥抱。
普通人的人生根本不缺乏挫折,作为父母如果能够给孩子更多的肯定和温暖,那么孩子以后也会成为一个坚定并且充满爱的大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