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2022年6月1日,中国营养学会组织编写的《中国婴幼儿喂养指南(2022)》正式发布。这次发布的内容包括《0~6月龄婴儿母乳喂养指南》、《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和《学龄儿前儿童膳食指南》以及配合使用的图示。
其中《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最核心的关键推荐,新旧两版我做了一张图比较直观地看出不同:
现在距离新版指南发布已经过去了几个月的时间,不少家长和做育儿或者辅食添加的大V们最为推崇的一点,就是在准则一中提到的“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他们认为根据这一推荐建议,宝宝添加的第一口辅食就可以是肉泥而不必选择米粉。理由除了这个推荐,另外就是宝宝出生后体内储备的铁在6个月左右消耗殆尽,母乳中的铁含量比较低,根据《中国0~6岁儿童营养发展报告(2012)》中的数据,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儿童最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其中6~24月龄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
甚至有的还提供了每一天辅食添加的计划,从第一周第一口辅食肉泥开始,肉泥米粉、肉泥蛋黄米粉,第二周就增加到每天两餐,依旧是各类肉泥混合米粉,或蛋黄混合米粉。
有这种想法的家长还不少,选择动物性食材作为辅食添加的重点,考量的重要因素就是“补铁”,我在工作中也有学员问我们:你们这个课程中添加食材的顺序,肉类有点儿晚吧?孩子不会缺铁吗?
所以我感觉还是有必要聊一聊这个事。
建议应该先加动物性食材的辅食添加计划,核心就是“补铁”,宣传时的重点也是“补铁”,那么这样的建议看起来很合理,但是它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只考虑了铁元素,只考虑了这一餐辅食,忽略了孩子全天的营养和热量摄入总量,以及营养均衡搭配,饮食多样化的原则。可以说是既片面,又糟糕。
这是中国居民膳食矿物质推荐摄入量,可以看到0.5~1岁每天建议摄入10毫克铁。即使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了,主要的食物仍然是奶液,营养的主要来源是母乳或者配方奶粉。在辅食添加初期孩子每日的食物是奶液 米粉 蔬菜 肉类或海鲜 水果的总和。
所以我找了几个不同品牌的2段奶粉营养成分表来看一下
100毫升配方奶约含奶粉14.6克,换算为100毫升配方中约有0.832毫克铁
下面这款奶粉经过换算100毫升奶液中大概有1毫克铁
下面这款奶粉经过换算100毫升奶液中大概有0.84毫克铁
平均来说,100毫升2段配方奶中大概含有矿物质铁约0.89毫克。
再来看米粉,选了几个常见的品牌,因为米粉主打的一个卖点就是“加铁”、“强化铁”,所以在数据上都比较醒目
嘉宝这款100克米粉中含铁4.7毫克,10克米粉中有0.47毫克铁
英氏这款100克米粉中含有5.57毫克铁,10克米粉中有0.557毫克
下面这款小皮米粉,100克米粉中含有5.8毫克铁,10克米粉中有0.58毫克
依旧是取平均值,100克米粉中大概含有矿物质铁约5.36毫克,10克米粉中含有的矿物质铁约为0.536毫克。
蔬菜和水果由于种类太多不一一列举了。
根据我们的工作经验来说,6个月的宝宝全天奶量在800-900毫升左右,这样摄入的矿物质铁约是8毫克左右,米粉我们会建议刚开始每天安排一餐,每餐准备10克,这样安排奶液 米粉,能够获取到矿物质铁约为8.5毫克左右。
有的妈妈会说,这还不够每天10毫克的标准啊。注意这是奶液和米粉的总和,辅食添加过程中最重要的还有植物性食材和动物性食材,以及水果。虽然说蔬菜和水果中铁的含量不如肉类,但也不是一点儿没有,只要合理搭配,是能够满足孩子一天所需的。而且,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是波动的,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退一步说,缺铁性贫血也不是孩子少吃一顿辅食或者少次几克米粉就马上贫血了,缺铁性贫血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只要注意饮食均衡搭配,就不必过度焦虑。
数据有了,再来看《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中的准则一核心推荐:
准则一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
核心推荐
● 婴儿满6月龄后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
● 从满6月龄起逐步引入各种食物,辅食添加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健康。
● 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 有特殊需要时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网络上不少育儿大咖欢呼雀跃地说新版指南建议孩子的第一口辅食可以是肉泥了指的就是“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这样去解读是不合适的,非常片面。
在2016年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7~24月龄婴幼儿喂养指南推荐第二条就是“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建议辅食添加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循序渐进。从一种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泥等。
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依然是推荐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核心推荐包括“首先添加肉泥、肝泥、强化铁的婴儿谷粉等富铁的泥糊状食物”。
由此可以看出,“富铁泥糊状食物”是推荐内容的关键,强化铁的米粉、肉泥和肝泥,都是对“富铁泥糊状食物”举例说明,不能简单解读为“孩子的第一口辅食不必是米粉,肉泥也一样没问题”
之所以一直强调“富铁泥糊状食物”,除了母乳中的铁含量低,即使给哺乳母亲补充铁剂,也几乎增加不了母乳中的铁含量,而满6月龄时,婴儿体内铁储备几乎耗竭,需要尽快补充外源铁这个原因,还有Morgan等研究显示,婴儿4~12月龄间红肉摄入量与其22月龄时Bayley神经运动发育评分密切正相关。大量干预性研究证据支持6月龄及时添加富铁辅食对预防婴儿贫血的作用。研究表明,7~24月龄婴儿的膳食铁需要量为每千克体重0.9~1.3mg。
在《2020年中国儿童健康状况分析报告》中提到,2010~2019年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变化情况中,儿童营养存在的三大问题是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中小学生贫血。其中中小学生贫血率在2010年为11.3%,2014年下降到9.3%,但2019年有反弹至11.1%。
所以说重视婴幼儿辅食中富铁食物来源和摄入确实没错,但是我们依然不推荐6个月的宝宝先添加肉泥、肝泥,把动物性食材早于蔬菜添加,原因如下:
如果单独从补充铁这个角度来说,瘦猪肉、牛肉、动物肝脏、动物血中的铁含量远远高于蔬菜,吸收率来说,也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但是这个阶段给婴儿添加辅食的目的并不单单只有补铁这一个,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体验不同的食物,逐步适应多种类食物,同时学习自主进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食物进入人体后整个消化过程都是非常复杂的,我们不能只考虑“吃进去”,还要考虑“消化”和“排便”。婴儿消化系统内的脂肪酶、蛋白酶并不是出生后就达到成人的水平了,消化能力也不是一步到位,包括最重要的处理食物的“工具”——牙齿,也是从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乳牙,这个阶段的宝宝普遍容易出现水摄入不足、蔬菜量不够造成的便干、排便困难甚至便秘,如果仅仅是考虑肉类食物含铁丰富就忽略其他因素对孩子的影响,这是舍本逐末了,而且在没有专业指导下,家长也不易把握从稀到稠过渡、从细到粗过渡的原则,反而增加了辅食添加的难度。
第二个原因,在辅食添加初期,宝宝并不是直接从吞咽过渡到咀嚼,而是从吸吮首先过渡要吞咽,这也是为什么辅食添加原则第一条就是“从稀到稠过渡”,肉泥大大增加了孩子从吸吮到吞咽过渡的难度。从肉泥的制作方法上来说,如果选择用蒸熟或者煮熟的肉碾压成泥状,再加水用食品加工机粉碎成液体状的肉汁,这对食品加工机的要求就高很多,大概率是需要破壁机才行,普通的料理棒或者婴儿辅食机可能很难达到非常细腻的程度。这也是给辅食的制作颗粒度带来了麻烦。
第三个原因,准则中提到“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那么6月龄不是某一天,而是一个阶段,第1天是6月龄,第17天依然是6月龄,综合考虑来说,我们更建议选择米粉-植物性食材-动物性食材这样的顺序来过渡,而补铁这件事,不是一天完成,也不是五天完成,即使第一口食物不是肉泥,按照上面的数据估算,孩子的饮食来源中强化铁的婴儿米粉、母乳、婴幼儿配方奶、蔬菜中也都含有比较多的铁,只是说和动物性食物中的铁含量和吸收率相比较,略低,并不是完全没有。在6月龄恰当的时机引入瘦猪肉、肝泥这些动物性食材,对宝宝的消化系统产生不良影响能够降到最低,而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孩子的第一口辅食就必须吃肉泥。
另外,上面采用配方奶和米粉估算的每日摄入量提供的每日推荐摄入量的85%,家长之所以焦虑和担心孩子会贫血,是因为目前大多数辅食添加的建议都是“一种食材吃三天,没有过敏症状了再换新食材”。从我们工作中接触到的家长来说,普遍采取的都是这种方式,一餐辅食,只有米粉 一种蔬菜,有时会安排一种水果。也就是每天孩子摄入的食物种类最多是4种,奶液、大米、一种蔬菜和一种水果。食物种类单一大大增加了孩子营养不良的风险。每天给孩子提供4种食物,和每天给孩子提供8种食物,很明显食物种类越多,不同营养素的来源就越丰富,对人体的健康更有益处。
下面是我们的学员按照我们的辅食添加课程制作的一餐辅食,都是6月龄,但能看出不同阶段辅食的性状差异,以及多种类食材带给孩子在吃辅食时不同颜色、不同质地、不同触感的刺激。
如果家长认同这种“一种食材吃三天,没有过敏症状再加另一种”的方式,把肉类食材作为添加食材的第一序列,孩子每天摄入的只有奶液、米粉和肉类,全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没有蔬菜,没有膳食纤维,一旦水摄入不足,胀气、放臭屁、排便困难、便干甚至便秘会持续不断,非常麻烦。
所以这里提醒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们,适合宝宝的才是最好的,辅食添加过程中动物性食材的添加要注意引入时机和制作的食物形态、食材的搭配等细节问题,避免盲目追求“补铁”反而加重孩子的消化问题,引起便干、排便困难等症状。
添加辅食不仅仅是了让孩子“补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接触、感受和尝试、体验不同的食物,逐步适应多种类食物,同时学习自主进餐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孩子需要适应的不只是食物,消化系统也一样需要适应。与其重视肉类食材的添加,不如合理安排食材的添加顺序,食物种类多样化,不追求“完美的食物”,给孩子提供“完美的搭配”。
如果你的宝宝面临着添加辅食,或者你在为宝宝怎么加辅食苦恼,又或者宝宝添加了辅食但出现各种问题,都可以和我们联系,让宛宁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分析和判断孩子目前的状态,出现了什么问题,并提供合适的课程让孩子得到快速的调整和改善。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