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聘制登场,教师招聘冷场!一轮招聘近七成岗位无人报,尴尬不?

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大有学问#

教师岗位,尽管没有公务员那么吃香,但是大学毕业生们还是趋之若鹜的。看看那些清北毕业生削尖了头往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的中小学里挤就能看出一斑。

有了G9的非师范类毕业生的涌入,连部属师范类高校的学生都只能靠边站。这样的盛况,恐怕是只有现在才有的吧——此前,可以说,不可想象。要知道在这些高校毕业的学生都是尖端人才,应该是进高校或者进研究所的啊。

但是,这些大学生入职深圳等中小学真的是热爱教育事业吗?恐怕有些看高了他们。因为疫情的影响,深圳遭遇了降薪,薪资一下子从一年三十多万降到了20万左右。

这样的重撞,立即引起连锁反应,一些毕业生果断选择离开,而就是留下的也是选择摆烂。这样的一个状况,说明了什么呢?不言自明吧。

就是一个降薪,就能让许多清北毕业生果断地离开,那么,如果取消编制呢?现在,一些地方都在尝试着教师招聘实行参聘制。什么意思呢?就是,新招聘的教师不给正式编制,但是其他的薪资和福利待遇都是与正式教师一样的。这样的安排,毕业生们认账吗?

2023年,厦门市的教师招聘开始了,一共给毕业生提供了1409个岗位。而第一轮招聘结束,结果却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惨烈!它竟然有950个岗位没有一个人报名,达到了将近7成(67.8%)的空置率。这也太尴尬了吧。

厦门虽然和深圳不能相比较,但是它至少也是一个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年薪也能达到25万,怎么就因为不提供编制,教师的岗位就成了鸡肋了呢?难道是因为它在招聘的时候,对毕业院校的标准太高了。

第二轮招聘,为了避免这样的尴尬重演,他们把毕业院校降了一格,不再执着于部属的师范类院校,或者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尽管如此,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再也难以出现往日报名毕业生如过江之鲫一样的盛况了。

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求职无门,还在家中啃老,另一方面招聘教师却遭遇寒流,就连厦门的教师招聘都没有多少人问津。这不是很不正常吗?

其实,这里面的关键就是教师没有了编制,也即你就是拿到和其他教师一样的薪酬待遇,但是你的身份可是合同工。这个身份让毕业生们望而却步,因为它没有给毕业生们一个保障。因为一旦学校开除你,你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并且,教师的待遇在各个行业中也不是最好的存在,只能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撑不死也饿不死。这样的收入,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自然是看不上的。

就是有毕业生选择教师,恐怕他们的心里也是把教师当作一个跳板,一旦有好的工作,他们必然就会离开。

在一个没有保障的地方,哪里不是工作呢?而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工作累得死人,谁愿意把自己的人生就这样确定了呢?要知道,一旦在35岁之后被开除,那就真的是求告无门了。

或许有人说,中国什么都可以没有,多的就是人,还有招聘不到教师的吗?这一点不能不承认,确实如此。

但是,这对教育的影响也必然是明显的。就是进入了教育行业的人,他们也是不安心的,教师的流动加快是必然的。这样一来必然影响到学校的正常教学,而对学生的冲击也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真的应该给教师一个编制,不是吗?

政策更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的影响也是多元化的。参聘制的具体利弊如何,还需要通过实践的检验。当然,还需要专业人士关注和调整,才能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长青。

亲爱的读者,对于参聘制的落地让大学毕业生对教师这个行业敬而远之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