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小明语录:
知识本身将不再以大众为导向,而要转变成一个认知的载体,教育的目的将不得不通过知识的传播过程来提高孩子们的大脑认知能力。
突破困境——青少年立志迷宫技术(续篇)
本文我们继续介绍迷宫技术的更多细节解读。
我们用迷宫技术去解决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坏预期是有价值的,因为现实源于一场梦,每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梦来实践自己的现实生活,也就是说人都是先预期自己的未来,然后再进入生活中去实现。
如果一个人在迷宫里没有设计出这条路,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即使有路即有选择的机会,他也会视而不见。
我们还可以按年龄让一个人标出来这些未来的事情都发生在什么时候,比如说40岁、50岁、60岁,标出不同的分岔口,实际上代表到了这个年龄他就会做出人生的选择,每个人的路径都是自己设计出来的,然后再去实现而已。
(8)澄清当事人自己标出来的坏的预期
这些坏的预期刚开始都存在于潜意识,我们把它意识化之后,这个人就可能提前调用自己的各种资源,避开未来人生中的坏事。
(9)如何用迷宫技术让孩子自我赋能
这个赋能技术也是用于促进孩子的自我实现。无论是儿童、青少年,包括刚进入职场的大学生,都可以让他在迷宫里标出未来人生中可能会遇到的惊喜。
只要在哪里标有惊喜,这种惊喜就会发生。因为人就是自我预言、自我实现的,到了这个时候,当事人就会做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事情。
有些人的迷宫是没有惊喜的,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标出来,一旦标出惊喜,孩子对未来的预期就有积极情感了。
这也是一种我们给孩子们建立积极情感模型的技巧,即使在人生中遇到坏事,他也会觉得能顺利度过。如果没有积极情感模型,他人生中遇到坏事就会感觉没希望。
迷宫即是立志教育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的职业规则,我们给一个人对未来的预期植入一个积极情感模型,这件事的价值在这里。
现在问一个孩子有没有社会理想?没有,只想挣钱,想挣钱还算是不错的,还有更多孩子连理想都没有。而过去的孩子,他们是有社会理想的。
什么是社会理想?就是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当军人、我要保卫祖国、我要发明创造很好的东西、要为人类做什么贡献……比如,周恩来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什么是个体理想?就是挣大钱。现在孩子有个体理想的也不多,更多的完全没有理想。
因为这一代人的教育出问题了,他们父母的教育出问题了,很多家长已经被洗脑了,导致现在过度强调个体属性,孩子不承担家庭属性、孩子不承担家族属性、孩子不承担社会属性,孩子不承担集体属性,甚至不承担团队属性。
互联网时代,一个人进入职场之后,一方面必须增加团队属性,否则单打独斗做不好事情。另一方面要防范群体属性对你的洗脑。
最后,我们会让当事人重新设计一个迷宫,可以对刚才迷宫中的一些内容进行修改,这时候一般都会比刚才设计的简化一些,简化代表着你把你的人生道路变简单了,没必要这么复杂。
迷宫技术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对未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产生立志的内驱力,还可以作为一个心理疗愈的工具,帮助解决孩子的安全感和对未来的消极预期。
为什么迷宫技术还会和一个人的安全感有关呢?如果孩子在迷宫里植入的是一个他对未来的预期,说明这个孩子的安全感是不够的。
如果孩子画的迷宫过度繁琐,意味着这个孩子在生活中存在错误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迷宫也需要让他简化,这是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投射,代表在以后的人生中他不大会听别人的建议,有自己的主见,会按自己的方式到处尝试不同的路径。
这种孩子好奇心强,但会有一定的负担,有很多的时间成本。
有些迷宫直进直出,目的性、计划性太强,无法体验人生的丰富性,过度的目的性也不好。
如果把自己的人生道路设计得太简单,代表失去了一部分人生的意义,所以不要走极端。同时,能够设计复杂迷宫的孩子大脑比较发达。
我们接下来看几个迷宫案例。
案例1解读:
在迷宫中重复出现的拐点和重复出现的陷阱,就反映出这个人思维路径中的固着,和思维路径中重复出现的错误,一旦改变固着就会对人生产生大的促进。
案例2:儿童沙盘迷宫
一位心理咨询师的分享:“今天做的儿童个案,开始的时候,直接让孩子在沙盘里画迷宫,孩子就画出来了,而且能清晰地说出入口、出口,中间哪里不是通路,哪里是通路……,感觉孩子适应这个迷宫的规则很快也能投入,而且你还没问,他就把你要问的说出来了,好神奇。
过程中,孩子还能说出在不通的路上自己遇到的具体困难是什么,同时用沙子挖了一个坑,然后说掉坑里了,要爬出来就好……后面的过程,她会自动产生一些联想,我再用对话,把她引入对现实问题的澄清。
感谢小明老师无私地分享了如此高明的技术,更加贴近现在孩子的心理现实,操作又如此简便易行!”
小明语录:
有意识地提前引导孩子正确的三观教育,人格塑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