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文|喜闻Talk
编辑|喜闻Talk
一、性早熟的普遍性
明明十三岁,身高不过一米六,被医生确诊为骨垢已经闭合,且再也没有长高的空间了!
其实,明明在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发育了,比身边的小伙伴高出一大截,嗓音开始变粗变哑,下巴也冒出了胡茬。
起初,明明的父母压根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只觉得这一代的孩子和他们不一样,营养跟得上,发育快也是正常的。
直到明明十三岁时,身高停留在一米五七一直没有增长,这才带着明明来到了医院。
经过医生的分析,最后确定明明患上了性早熟。
其实,如今在我国,像明明这样患上性早熟的孩子可真是太多了。
近年来,根据性早熟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情况,公布出了一组惊人数据:
在我们国家,有五十多万儿童患上了性早熟!
可怕的是,这样的数据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许多家长并没有带孩子进行相关检查。
因为他们不知道性早熟是什么,或者是单纯的认为“性早熟”不是病。
甚至在他们眼里:“性早熟”=营养好,营养好=发育好,发育好=长得高。
这也导致了许多像明明这样的孩子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酿成了悲剧。
那么性早熟真的很可怕吗?
导致性早熟的真正元凶是什么?
二、“拔苗助长”反而适得其反,性早熟的危害有哪些?
从字面上看,性早熟就是指孩子提前发育了,一般认为儿童正常的发育时间:
男孩:10岁-·13岁;女孩:9岁-12岁
那具体会有什么现象呢?
如:一些女孩子在九岁的时候胸部就有了硬块,男孩子的睾丸不正常变大了。
这时候家长万万不可大意。以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刘女士的女儿月月,在8岁的时候,经常对妈妈说胸疼。
但是妈妈忙于工作,毫不在意,和众多妈妈想的一样:小孩子长身体,正常!
甚至还给月月买了很多的营养补给,什么维生素A、B、C、D了,各种钙片来补充身体素质
之后几天发生的事情,惊掉了刘女士的下巴——月月来大姨妈了!
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之后,刘女士赶紧带月月来到了儿童医院检查。
医生很负责任的说:月月这是“性早熟”症状。但是家人没有过多重视月月乳房变大等特征,导致现在骨龄已经12岁了,反而还增加补剂,更是“拔苗助长”!
刘女士知道后这才后悔不已,和大家所关心的一样,她迫不及待的问医生:“那会有什么危害呢?”
接下来就要讲到性早熟的几个危害。
危害1.长不了个儿
和明明一样,第一个直接危害,不长个子。
许多家长可能会觉得困惑,既然性早熟就是提前发育,孩子不就会提前长高吗,怎么会长不了个儿呢?
其实,性早熟没有这么简单。
孩子是有一定的发育周期的,虽然患上性早熟的孩子会提前发育,但他们的发育的周期和正常的孩子是不一样的。
前文提到的小男孩明明,去医院检查时就被查出骨龄已经有十六岁了,再也没有长高的空间了。
可明明这时候才只有十三岁,他的爸爸妈妈个子也不矮,分别有185和165。
尽管这样,也无法改变明明这辈子只能长到一米六左右的事实了。
这,就是性早熟的可怕之处。
危害2.心理健康问题
除了长不高,性早熟还可能会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如果发生了性早熟,提前开始发育的话,往往会遭到同龄人异样的眼光。
尤其是女孩们,开始发育会很明显的生理特征,这很可能会使得她们在学校中遭到同伴的孤立,或者是异性的耻笑。
这时的孩子心智还不够成熟,往往很难承受这种来自外界的不良情绪。
比如,有许多女孩子在开始发育时会感到羞耻,常常含胸驼背,逃避他人的好奇的目光。
长此以往,孩子就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
危害3.肿瘤的隐患
近几年,国外有科学家发现:性激素过早暴露的话,可能会有性腺肿瘤病变的隐患。
孩子发育时,除了外在体征的变化,体内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变化,性早熟的孩子体内激素水平不像正常发育的孩子那么稳定。
激素一旦紊乱,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
虽然,目前在临床医学上,这种肿瘤发生的概率不大,而这个理论还处于争议之中。
但性早熟的孩子体内的性激素不稳定,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而且女孩子也会发生卵巢早衰,提前绝经。
三、豆浆,油炸食品,哪个才是罪魁祸首?
在许多家长看来,他们那一代人少有过早发育的情况,而现在的孩子又过分早熟,一定是现在孩子的营养更好导致的。
“豆浆,一定和豆浆有关系,它补充激素!”
不少家长纷纷将矛头对准了这个天然的激素,但很快就被专家辟谣:
豆浆补充的是植物激素,并不会影响人体的激素水平,这种植物营养很快就会被人体吸收。
紧接着家长们认为:现在的孩子们吃的食物大多不是纯天然的,食物中含有着很多人工激素。
这些食物才是导致孩子性早熟的罪魁祸首。事实果真如此吗?
油炸类的食物确实很不健康,如快餐店卖的炸鸡汉堡等,里面一定有很多激素。
前些年,关于炸鸡店进货货源为速生鸡的报道屡见不鲜。
有许多黑心商家为了谋取利益,给养殖场的鸡打上生长激素。
原本,一只鸡长到合格的体型,大约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20天就可以了。
那些黑心商家就给鸡注入一种特制的激素,这种鸡就能够长出好几个鸡翅膀来。
再加上这些属于油炸食品!
食物经过了高温的烹炸,本身含有的营养成分就流失的差不多了。
也就是说油炸食物除了好吃,就没啥优点可言了。
小作坊的油炸产品为了控制成本,根本不会换油。
反复使用的油很容易产生一种叫做多环芳烃的物质,这种物质正是导致许多癌症的罪魁祸首。
更何况油炸食品里的油也很容易氧化,形成一种有害物质,影响大脑的正常发育。
这样看来,炸鸡汉堡以及很多的油炸产品确实是害人不浅。
但如果家长们要把孩子性早熟的锅扣到炸鸡汉堡头上,那还真是错怪了它们。
炸鸡汉堡是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也有致癌的风险。
但确实和性早熟没啥关系,那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呢?
四、造成性早熟的真凶
其实,性早熟大多是特发的,医生们也没有找出性早熟确切的原因。
不过,目前医学界公认:性早熟和营养、遗传、环境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1.营养过剩
如今,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不似从前,大多数家庭最多也就生两个孩子。
生活条件好了,自然是什么好的都紧着孩子先吃,生怕孩子营养不良,不长个子。
其实,人体就像是一个大型的吸收转化器,每天的工作量都是固定的。
比方说,人体一天只能吸收五十克的营养物质,但却摄入了含有一百克营养物质的食物的话。
那多出来的五十克营养无法被人体吸收,就会通过别的转化方式留在身体,最后变成身体能量的储备军——脂肪。
而肥胖正是性早熟的一大诱因!
2.环境的改变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发展,越来越多的居民从农村搬到了城镇生活。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许多来自工业排放或是农药残留的污染是人们无法避免的。
就连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化妆品、橡胶塑料制品中也存在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
尤其是一些生产不达标的塑料制品,经过高温,便会挥发出有毒的物质。
专家们认为:这些有毒物质会进入人体,起到性激素的作用。
而性激素恰恰就是促使儿童发育的关键。
这对于女孩来说,损害是更大的。
因为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各种雌性激素的含量远远大于雄性激素。
而在女性的身体中,自然就能够分泌出足量的雌性激素。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大脑就会被迷惑,认为身体中的雌性激素已经足够了,便会下达停止分泌激素的指令。
这样一来,身体就会停止发育。
3.遗传因素
儿童的性早熟,和父母的遗传基因也有很大的关联。
一家省儿童医院的内分泌科主任分享了一些她的观点:
她认为性早熟确实和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孩子的父母有一方有过性早熟的征兆,那么很有可能会遗传给孩子,孩子就会提早发育。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目前可以确定有十六种基因和性早熟的发生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有四种,但仍然是以家族性的遗传基因为主。
不过也不是说,父母有性早熟基因,孩子就一定会被遗传,这个遗传几率大约在25%-50%之间。
虽然不是百分之百,但这个几率也不低了。
4.心理暗示
除了上述的几个客观因素之外,心理方面的引导和暗示也会诱发孩子的性早熟。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每天能够浏览到的信息鱼龙混杂,数不胜数。
孩子的成长阶段,本来就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阶段。
在这个期间,他们对于自己接触到的所有新鲜事物都会感到新奇不已。
甚至,在心智不成熟的情况下,会盲目模仿。
如今的网络环境十分复杂,如果孩子在网页上浏览时,经常能够看到不符合他们年龄阶段接受的信息时,就很有可能对其产生向往的情愫。
在这种信息的暗示下,孩子就会表现出不符合年纪的思想,往往也会引发性早熟。
五、父母应该反思
有关性早熟的原因,其实有很多。
但如今,仍然有很多父母偏执的认为:孩子的性早熟都是油炸产品惹的祸。
殊不知,正是在这样的固执思想之下,才往往会忽视导致孩子性早熟的真正原因。
其实,性早熟并不可怕,通过一些措施,也能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家长们应该端正心态,真正地重视这个问题。
1.在日常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注意饮食均衡配比。
不要盲目地认为,那些大鱼大肉吃得越多越好,蔬菜水果也应该吃。
2.除此之外,家长不应该过分溺爱孩子,纵容孩子吃垃圾食品。
虽然汉堡炸鸡等垃圾食品并不是直接导致孩子性早熟的因素,可毕竟垃圾食品吃多了会导致肥胖。
而一旦肥胖超重,就很容易引发性早熟。
3.尽量少用塑料制品
我们在日产生活中,如果想要完全避开塑料制品,也不太现实。
所以家长们在购买一些日用品时,尤其是孩子的餐具,应当注意购买合格的塑料橡胶制品,认准合格标准,将毒塑料拒之门外。
针对性早熟产生的原因,家长们能够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便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性早熟发生的几率。
如果是像上文所说的那样,是父母的基因遗传给孩子导致的性早熟的话,家长们也不必感到惊慌。
只要趁早发现,及时带着孩子去医院就医,按照医生的嘱咐来做,也能够及时止损。
总结:
总的来说,性早熟并不是一个媒体炒作的噱头,而是真实存在的一种的疾病。记住这些特征:
早发现,早治疗。
而关于性早熟,垃圾食品们已经背了太久的黑锅。
家长们也是时候该放下成见,理性思考了。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