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欢迎来到锦鸿博客,我是博客的博主,在这里你将收获丰富的育儿知识,海量正面教材,孩子早教要从小抓起,为您分享大量育儿经验,下面开始我们的分享。
这几天关于教师轮岗的消息霸屏了,据资料显示目前已经有12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常州、徐州、烟台、大连、无锡、合肥、西安、三亚)官宣教师轮岗了。
网上也出现了一些吸引眼球的文章,比如: 教师轮岗,老师哭了, 家长却笑了;“教师轮岗制度”正式落地,家长开心,老师委屈等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时间炒的是不亦乐乎!
作为一名资深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单位人事科担任过很多年的科长,对这些人事改革方面的工作还是非常了解的,接下来我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首先声明,本文仅代表我的观点,与平台没有关系。
我对教师轮岗的观点和看法是弊大于利,并且我觉得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虽然教育具有政治性、阶级性的特点,但是不能因为当地政府部门的“政绩需要”“政治需要”和“经济需要”,就对教育挥舞起“手术刀”,乱改一气。对这个观点,不知道教师网友们是否有同感,可以在评论区发表观点和看法。
十年前,我们这个地方就开始实行“县管校聘”“教师轮岗”了
我是山东的,我们这个地方在10年前就已经赶了一次时髦,率先在全市实行了“县管校聘”“教师轮岗”制度。
那时候“县管校聘”“教师轮岗”的说法还是新鲜事,在网上也很少看到有哪些地方实行这种制度,我们这里就开始了,原因嘛,是因为我们地级市的教育局局长是个闲不住的人,对教育充满了无限的热情,浑身上下散发着改革创新的活力,先后率先试点中小学校长去行政化、中小学制定学校章程、县管校聘、教师轮岗等制度。
目前来看,中小学校长没有行政化了,但是职级制工资因为区县财政不景气没有怎么兑现;学校章程由于局长人事更迭,最终流于了形式,无疾而终;县管校聘、教师轮岗基本流于了形式或者成为教育腐败的一种存在。
我理解的“县管校聘”就是,某个区域内的教师由原来盛行一时的“某某学校人”统一变成了“某某区县教育人”,简单说,学校的老师不再是哪个学校的老师,而是变成了某个区县的老师。打个比喻就是,把碗里的菜倒进了锅里,锅里的菜可以分配到任何一个碗里。
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随意调配老师了,张三可以在一中教书,暑假后可以调配到二中教书;李四校长本来在二中当校长,实行县管校聘、教师轮岗以后,可以到三中当校长。
县管校聘、教师轮岗能带来哪些好处呢?
县管校聘、教师轮岗按照设计者的初衷,就是打破教育一池春水,让这一池子水活起来,动起来,最好泛起涟漪甚至掀起巨浪,让每一位老师都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帮超的热潮,让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实事求是地说,在实行这个制度之前,有关系的老师换个学校就像玩儿似的,从乡镇学校调配到初中学校,从初中学校调配到高中学校,从薄弱学校调配到重点学校,从重点学校调到教育局。对于大多数没有关系的老师来说,可能一辈子就在一所学校教书,直到退休离开。与那些跳来跳去的老师相比较,工作经历太单一,认识的同事数量太少了。
县管校聘、教师轮岗给很多老师更换工作单位带来了方便,创造了条件。当然,这个制度的出台,是不会打着这种旗号的,而是打着均衡教育资源的旗号,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比如,重点学校的优秀老师到薄弱学校轮岗以后,薄弱学校的孩子就可以享受到优秀教师的教学;优秀学校的校长到薄弱学校轮岗任职以后,就可能会改变一所薄弱学校的办学情况。
根据我的了解和认识,县管校聘和教师轮岗带来的好处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稳定了“军心”。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变得不再那么焦虑了,觉得教师轮岗就能带来教育资源的均衡,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都是平等的了。
二是稳定了“楼价”。原来很多家长热衷热炒重点学校的学区房,抬高了学区房的楼价,甚至波及到了整个区域内的楼价。县管校聘、教师轮岗以后,家长就可以安安心心让自己孩子在家门口读书了,不再参与学区房的热炒,从而达到让房价降温的目的。
三是收获了“政绩”。每个部门、每个单位在年底的时候都要进行工作述职的,如果工作按部就班、没有创新,述职的时候,都是一些陈词滥调,领导会不喜欢的。县管校聘、教师轮岗,这个浩浩荡荡的大工程,足以证明教育局确确实实做了一些实事的。
您觉得,县管校聘和教师轮岗的好处还有哪些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县管校聘、教师轮岗会带来哪些害处呢?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有利就会有弊,有好处也会有坏处。刚才谈了好处,接下来就分析一下存在的弊端。
首先,治标不治本。
通过县管校聘、教师轮岗就能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吗?根本不可能的。理想是丰满的,而现实往往也会很骨感。
重点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底有多少?到薄弱学校教书,总不会像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变成多个自己吧?教语文的话,顶多让两个班的孩子听到这位优秀老师的讲课吧?其他班级的孩子呢,能听到吗?当然,有人会说,这位优秀的老师可以带动一个备课组,甚至整个学科,能让所有的老师都变得更加优秀。呵呵,但愿如此吧!去衡水中学参观学习、取经的人多了去了,你见过全国中小学都变成衡水中学了吗?
作为一线教师,最清楚教育的现状了。原来有种说法是名师出高徒,现在呢?更多的是名校出名师,名生出名师!就连教育局提拔干部的时候,也是对重点学校高看一眼,认为重点学校的老师都是最棒的,普通学校的老师哪怕付出再多,也不会正眼看你一眼的。教育科研部门往往对重点学校的老师也是高看一眼,发表论文的时候,一看是省重点学校的,立马从思想上就重视,一看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的老师写的文章,顺手就扔在一边,连看的兴趣也没有。
重点学校的老师,之所以教学成绩高,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优质的生源和家长们的“内卷”带来的空前重视。有哪位朋友对这个说法不服气?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的。
在我看来,重点学校之所以是重点,最关键的一个因素是生源质量,其次才是师资水平。因为教学相长,有了高质量的学生,就会倒逼着老师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促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提高了,又会反过来作用于学生,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而对那些普通学校来说,生源质量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差,老师的精力和时间更多的用在管理学生上,而不是用在教学教研上。再说,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好,稍微有点难度、拔高的教学内容对他们来说就是“天书”。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只能在低层次徘徊,严重影响老师们的业务成长,在普通学校里面形成了恶性循环。
所以说,我的观点是,与其教师轮岗,还不如划片招生、均衡生源来得更实际一些。当然,有些家长肯定不赞成,因为历史原因,已经形成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师资的差别,如果不改变师资状况,均衡生源恐怕有难度。因此,我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是:先均衡师资力量,再取消重点学校、普通学校的分类,摘掉这些“重点”“普通”的标签。
其次,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扰。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除了调往更好的单位,享受更好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名声之外,几乎没有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单位变来变去的。当然,极个别人际关系差的人,可能希望及时调换工作单位,因为时间长了,周围的同事都不和他说话了,也会很难受的,需要到一个新单位换换环境、换换心情。
张三老师在一中教书,她就会想办法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配套环境。比如,会在一中附近买房子,上下班方便;会让自己的孩子选择在一中附近的幼儿园、小学读书等;或许因为单位和家的路程很近,她也许没有买车,平时通过步行或者骑车就可以往返的。
如果张三需要参加教师轮岗的话,被调配到距离更远的一中教书,她的这种比较平稳的生活状态一下子就被打破了,甚至全部乱套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调整和适应。
不仅如此,张三老师到了三中教学以后,她需要熟悉周围的同事,熟悉校园的一草一木,熟悉新的学生。如果张三老师通过这次轮岗能够长期留在一中的话,还好说,她可以安心留在一中,好好教书。如果轮岗期只有三年甚至一年,她能够安心吗?这期间的职称评审、年度考核,由一中考核,还是由三中考核呢?这些问题必须解决。
还有,教师轮岗会对教育腐败的出现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这里对这个话题不多说。
我看到这次官宣教师轮岗的城市还有我们的山东老乡烟台市,我打开官网大致看了一遍《关于深化“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里面的内容与其他地方包括我们这个地方是大同小异的。
在我看来,与其用教师轮岗来均衡教育资源的目的,不如取消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的分类来得更好一些。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和基层教育工作者,对教师轮岗、县管校聘这场浩浩荡荡的工程,送上自己的祝福:
惟愿这场关于教育的革新,能够切切实实带来预期的效果,真正实现教育的资源均衡,化解无数家长的焦虑情绪,平息教育内卷的风波,而不是兴师动众、劳而无功。
对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