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生爸爸掌掴儿童事件刚过,两会代表提出2岁入园 ,你敢送

“学龄前儿童认知能力尚不完备,一旦脱离父母保护和品行差的成年人相处,无异于任人宰割的羔羊。每次参加应酬餐桌上出现羔羊肉时,我都会想到幼儿园小朋友。”

大作家郑渊洁在《郑渊洁家庭教育课》一书中这样写道。

他的观点,相信很大一部分宝妈宝爸深有体会: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吼骂,学了很多脏话,喝水少,经常感冒,不愿意在幼儿园大便,还经常带着伤回家……

2022年发生的南京医生爸爸掌掴儿童事件,就是因为幼儿园老师管理失责,儿子在幼儿园被其他孩子用玩具弄伤后脑勺,他上门找说法,对方不道歉,结果一气之下打了对方孩子一巴掌,最后酿成悲剧……

这是众人皆知的事件,但是类似的孩子在幼儿园受伤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但不曝光,大家都不知道。

然而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建议孩子低龄化入学,她说:“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让2岁或2岁半的孩子也能入园 ,这样可以让宝妈早点回归职场。”有网友称:荒唐,这简直是纸上谈兵,为什么呢?

我们来分析一下:

第一、2-3岁这个时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之为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总喜欢说“不”,喜欢跟别人对着干,他们固执,不听话,以自我为中心,有很强的攻击性。你叫他吃饭、睡觉、上厕所,他都会说:“不”。

一个家长带一个2~3岁的孩子,都觉得不容易,送去幼儿园,那么多孩子,老师管不过来,孩子之间玩皮打架,要是孩子受伤,鲁医生类似事件会不会重演了?

第二、三岁以下的儿童仍处于亲子依恋阶段,离不开家人的陪伴,对孩子最理想的成长方式是由家人抚养。

第三、孩子太小,容易感冒生病。上幼儿园花钱,感冒生病又花钱,会增加经济负担。宝妈上班的工资也许还支付不了这些费用。

幼儿园生活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

大作家郑渊洁给她孙女写了一封信,叫孙女尽量少去幼儿园。

再看看最近《育儿周刊》杂志对应的育儿群里面,大家在聊些啥:

看到了吧,现在的父母其实很觉醒,已经有多声音在质疑上幼儿园的必要性了。大多数家庭送孩子去幼儿园是因为没有人带。

但是现实情况是:幼儿园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公立幼儿园条件好,但是僧多粥少,而且到点就得去接孩子,一般家庭没条件送。

好的私立,太贵了,我们这二线城市,附近好的私立幼儿园一个学期16000,一般的私立幼儿园便宜一点,也要7000多一个学期,但是状况百出,孩子经常受点小伤。

所以还是期待国家能建立更多的优质公立幼儿园,并且价格惠民,让老百姓放心送孩子入园。

幼儿需要陪伴,每个家庭尽量3岁之前别送去幼儿园。如果有条件四到五岁再去幼儿园也不迟。

我朋友的儿子子五岁入园,没有任何离别焦虑症,他现在小学四年级,身高1.6米,品学兼优,还是班长。受他们的影响,同一个小区的很多家长都四岁以后才送幼儿园。

所以不用两会代表建议,或许未来幼儿园入园“高龄”化会成为趋势。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