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狠心的偏心父母,你真能做到他们老了,不理他们吗?

毁灭性的打击

偏心父母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绝对不是眼前看到的少给一点东西、少给一点钱、少给一点关爱、少给一点偏爱那么简单而是毁灭性的打击。

因为这是一种陈年累月的沉淀,是从小到大不被爱且不被偏爱的诅咒是无论孩子做再多事情,都无法真正获取父母喜爱的绝望。

少给一些东西代表少给一些爱,少给一些钱代表少给一些资源,少给一点关爱代表多给一些孤独,少给一点偏爱代表多给一些孤立。

这种毁灭性的打击是让孩子的信念在一点一点崩分离析是慢慢的被最信任的人的冷漠和绝情伤的体无完肤,是很难再相信爱的深度绝望,是一种无法被阳光填满内心的巨大空洞。

不被偏爱的境遇

是的,不被偏爱的那个孩子就像家庭里被孤立和抛弃的孩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最爱的父母把所有的偏爱都给了别人,还得为了融入融不进的生活而苟延残喘和强颜欢笑。

父母仿佛忘了自己的责任是应该给每个孩子带来温暖和呵护,可是他们却用最极端的方法伤害最爱他们的那一个。

他们用尽了冷言冷语、控制打压、否定批判、孤立嫌弃,给了不被偏爱的孩子一次又一次致命的打击;然而却把所有的温柔耐心、支持鼓励、和颜悦色都给了另一个被偏爱的孩子。

父母终身的奴隶-不被偏爱的孩子

父母爱的那一个,总担心给的不够多,拼命的心疼和照顾,而父母不爱的那一个则生怕给的太多,还总拿施舍来打发。

到了该养老的时候,父母总担心麻烦那个最爱的孩子,却不担心麻烦那个不喜欢的孩子。

他们对不喜欢的那一个孩子习惯了呼来喝去,也习惯了呼之则来、挥之即去,更懂得如何用忽冷忽热和忽近忽远来控制和折磨。

对于父母来讲,不被偏爱的那个孩子更多的是被训练出来的一个可以随时满足他们需求的工具人,而不像是一个他们满心欢喜得来的应当被关爱的孩子。

还有多少羊毛可以薅?

试问,这样一个工具人到了该给偏心父母养老的时候,还剩下多少羊毛可以来薅?

这样的孩子除了对父母的心寒和绝望,还剩下多少爱来反馈给父母?

父母从来不曾施舍过多的爱给不被偏爱的孩子,却奢望从这样可怜的孩子那里得到更多的爱?

不被偏爱的孩子心最软,父母一句软话或者一个愧疚的眼神就能让孩子奋不顾身,然而这样偏心的父母永远都不会心怀愧疚。

他们理所应当的向不被偏爱的孩子讨要着他们不曾给过的爱和资源,恬不知耻的要求不被偏爱的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

试问,不被偏爱的孩子能怎么办?这不是一句无奈就能表达的心酸。是长此以往的委屈积压的无力改变

深深的无可奈何

因为不被偏爱的事实无法改变,父母的爱给谁无法改变,父母无条件的索取无法改变,父母丝毫不愧疚的心态无法改变,赡养父母的责任无法改变。

狠心不理父母,一般都是被偏爱的孩子干的事情,因为他们肆无忌惮惯了,他们像掠夺者一样,抢走了父母所有的爱,却不留下丝毫应该有的付出。

不被偏爱的孩子永远都不会狠心,因为长久的被忽视形成了难以改变的讨好型人格

不懂得拒绝别人,哪怕是伤害自己最深的都无法拒绝,长年累月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徘徊就是原生家庭留下的创伤后遗症。

觉醒与否

不被偏爱的孩子更不会不理父母,他们之中,觉醒的人,会努力忍着曾经过往的伤痛,尽量满足父母的需求。

但也仅限于满足需求,再也不会付出过多的爱,因为他们早已预料到结局,给的再多,最后无非都被父母又转手给了他们最偏爱的那一个。

没有觉醒的那一些孩子还会更加卖力的对待和讨好曾经伤害他们最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他们甚至觉得这是他们一生最大的职责和使命,并以此为荣。

不能责怪他们太多,因为这样的孩子,从小就被这样灌输,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没办法觉醒仿佛就是他们的宿命

爱自己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人一些启发,目的不是为了看清事实之后让仇恨来发酵,而是让大家看清事实之后更加爱自己,不要再把多余的心思用在不爱自己的人身上。

好好爱自己才是毕生使命,你的爱只给同样爱你们的人,这才是应当有的心态,祝每一个值得被爱的你可以幸福快乐每一天。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