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的宝宝小月牙已经8个月了,和妈妈小敏一样,宝宝从小就是个爱笑的宝宝。
正所谓“人如其名”,小宝宝一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像小月牙一般可爱。这天小敏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带着孩子出门散步。
正当小月牙被地上的落叶吸引,发出惊喜的“咿咿呀呀”的叫声的时候,隔壁邻居汪奶奶走了过来。
汪奶奶是个年过八旬的老太太,有着一张饱经风霜的瘦削的脸庞。她平时走路的时候习惯性地驼着背,拄着个拐杖。
汪奶奶看到可爱的小月牙,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她迈着颤颤巍巍的脚步,想要上前逗一逗小宝宝。汪奶奶一脸笑意地从兜里掏出个糖果,想要递给小宝宝。
谁知,小月牙却非常不领情,一看到汪奶奶的脸就“哇”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整个人也使劲地往妈妈的怀里躲。
妈妈小敏看到这样的景象,非常尴尬,连忙解释道:“小朋友胆子小,多熟悉熟悉就好。”
而汪奶奶却摇了摇头,自言自语道:“看来我真是老骨头了,小宝宝看到我都怕了哦。”小敏忙不迭地解释,但是似乎也无济于事。
回到家后,小敏心中满是疑惑,自家的宝贝一直以来都不怎么怕生,即便是见到陌生人,有时候还会露出甜甜的笑容。今天小月牙这表现着实反常,怎么她看到汪奶奶第一眼就开始放声大哭呢?
小宝宝突然反常,开始见到某个人大哭,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有些家长可能还会有迷信思想,认为那个人和孩子八字不合,所以孩子见着会特别害怕。老一辈人可能会有迷信思想,但是作为年轻的父母,还是需要明白这其中的缘由。
一般来说,小宝宝从7、8个月龄开始,会进入到一段特殊的“认生期”,这和孩子的生长发育,尤其是视力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
宝宝进入认生期的表现之一,就是见到陌生人或者某个陌生人的时候,会表现出害怕、恐惧、紧张的情绪。
这时候,家长们切忌一味地责怪自己的宝宝,给宝宝贴上“胆小”、“内向”的标签。一般来说,小宝宝到了2周岁之后,认生期才会基本过去。
有些家长看到这里可能会疑惑了,为什么自家的孩子看到别的妈妈,脸上总是笑嘻嘻的,而看到某个人的时候,尤其是年迈的老人或者比较威猛的男性的时候,会格外恐惧呢?难道说孩子的“认生”还分人吗?
的确,6个月月龄前的宝宝视力还未发育完善,这时候他们的世界是模糊的,分辨不清美丑老幼。
而到了6个月之后,随着孩子视力发育的完善,他们眼前的世界变得清晰起来。与此同时,他们也具有的一定的“审美能力”。
妈妈们一般来说都比较年轻,眼角带笑,充满善意,因此对于宝宝们来说,是没有什么威胁的,是很好接受的。
而饱经风霜的老人脸部脂肪流失多,笑起来满脸皱纹,在宝宝的原始审美中,这样的模样会让他感到有些恐惧。
威猛的男性亦是如此,在宝宝们眼中,他们的目光是“冷冷的”,他们的身材是高大威猛,令人恐惧的。
总而言之,宝宝见到某人就大哭,是有原因的,别人或许不懂,但爸妈心里要有数。
那么,话说回来,在知道了宝宝有“认生期”之后,家长们需要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度过这段时期呢?
宝宝进入“认生期”怎么办?父母学会这样做,帮助宝宝顺利度过
首先,给予宝宝十足的安全感
宝宝们在认生期的表现,可能会让爸爸妈妈们难堪,甚至会感到有些失望。但是即便如此,爸爸妈妈们也要给予孩子十足的安全感。
有些爸妈为了让孩子克服认生的恐惧心理,硬把孩子塞给陌生人抱,孩子哇哇大哭也不管。
认生是孩子发育过程中,非常正常的反应。认生并不是一种“疾病”,也不能说明孩子内向、胆小。
因此,父母强迫孩子去和陌生人亲近,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孩子处在这一时期,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因此做父母的就要尽量给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来陪伴孩子度过这一特殊的时期。
其次,可以让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多接触
想要帮助孩子度过认生期,家长们千万不能心急,要循序渐进。如果孩子对于陌生人非常恐惧,那么爸爸妈妈们可以先从家人们着手,让其他家庭成员多和孩子接触。
因为相较于陌生人来说,其他家庭成员和孩子之间的熟悉度会更高,孩子也更容易接受与他们之间的互动。
最后,要选择和具有亲和力的陌生人打交道
既然6个月以上的宝宝已经能看清人的面部特征,具有初始的审美能力,那么爸爸妈妈们在带孩子出门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和陌生人互动。
一般来说,可以优先选择让宝宝和其他孩子或者孩子的妈妈们互动,这样对于认生期的宝宝们来说更容易接受。
写在最后
想要陪伴孩子顺利度过认生期,爸爸妈妈们首先要理解孩子这一时期的特点,从心底里接受孩子的任何表现,不强迫孩子变得勇敢,也不给孩子贴任何负面的标签。
如果宝宝在认生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他在长大之后也能够成为一个充满安全感,自信的人。因此在孩子“认生期”家长要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暂无评论内容